一份排骨米饭,有肉有汤有饭,甚至有菜,营养丰富全面,再加上可口的美味,于是在青岛颇为流行。外地人到青岛,看到满街的排骨米饭店,也感到很惊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青岛市财贸办公室评选首届特色小吃,排骨米饭就被评为十大特色小吃之一。从那以后的十几年来,排骨米饭不仅在岛城有了上百家的品牌,而且在全省全国各地都有了分店。在岛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排骨米饭的身影。根据排骨米饭的口味,记者把岛城的排骨米饭分为少林派、迷踪派和青城派,各派都有自己的“武林秘笈”。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单衍春
记者了解到,岛城早期排骨米饭品牌是不加菜的,靠的是好的排骨、好的配方口感。像万和春、青岭等品牌,都是不加菜的。记者把早期传承下来的排骨米饭品牌称作少林派,因为这是民间标榜正的一系。
说起青岛的排骨米饭,不能不提到万和春这个字号。现在一提到万和春,市民马上就会想起排骨米饭。虽然排骨米饭不一定是万和春首创,但是万和春应该是岛城最早把排骨米饭做成品牌的。据万和春总经理王涛介绍,万和春这个商标是他爷爷创立的,那时候叫字号。老人在老台东菜市二那里挑着担子卖豆腐脑,1941年立起了万和春的字号。之后,王涛的父亲从工厂辞职,用套三的房子换了威海上的门头房,那是万和春最早的一家店。
王涛介绍,从威海第一家开始,排骨米饭一直保留两个品种:脊骨和肋骨,价格分别为17元和21元。现在只有两个品种的排骨米饭已经接近三十家店面。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秘书长杨岩介绍,早期的排骨米饭品牌不加菜的原因一个是那时候肉紧缺,不能够经常吃,大家缺,去吃排骨米饭就是为了吃肉;另一个原因是菜便宜,加上菜就不值钱了。
排骨米饭因其实惠、口感好、方便快捷等原因受到市民的青睐,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为青岛市特色小吃以后,制作排骨米饭的餐馆如雨后春笋一般。这些新开的店面为了和原来老的品牌差异化竞争,针对老的排骨米饭有点腻的特点,开始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在排骨里加菜。
最早新开的排骨米饭餐馆加菜只有白菜一种,后来看到年轻人比较喜欢,就开发了土豆、西红柿、酸菜、豆腐等品种的排骨。因其是在少林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增加了少林派没有的东西,记者姑且称其为迷踪派。这个派的代表品牌是京九、新懒汉、万众源、金泰源、福园春、米哥村等排骨米饭品牌。万众源排骨米饭的老板叶一相,在老甲方的海琴广场开了一家店,经营这些年生意一直火爆,记者多次去吃,总有吃不够的感觉。他介绍说,店里的排骨好吃,关键在于调味料,这种秘方调味料是多年研制的秘方,对外一直保密。
青岛的排骨米饭市场绝大多数被少林派和迷踪派把持,但是也有不信邪的。江西的茂彬香辣排骨米饭迎合了无肉不欢、无辣不欢的年轻人的口味。由于这家主打的是辣排骨米饭。位于成都的青城山是胜地,记者就把这类排骨米饭称为青城派。
记者以为茂彬香辣排骨的老板应该是四川、湖南等地人,采访时了解到这个店的老板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问起来为什么会做香辣排骨,这位以自己名字命名餐馆的孙茂彬老板告诉记者,他品尝过很多家排骨米饭,总想做一家与众不同的排骨米饭,于是就把四川、湖南等地的香辣和青岛人的口味结合起来。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找到一种适合青岛年轻人的口味。
这种口味一问世,不仅受到食客的喜欢,也受到了同行的关注。孙茂彬告诉记者,他的小店出名后,很多同行过来交流,估计不久有的同行也开始推出香辣排骨了。
记者去万众源排骨米饭海琴广场店采访时,客人多得让记者一直找不到。落座后老板叶一相对记者说:我的排骨米饭不敢说全国第一,但是口味绝对没问题。当然真正的秘方不能对外说,但是如果市民要在家里做,叶老板介绍了一种最简单的配方。
制作过程:1.将排骨斩成大小一致的块,洗净,焯水。2.把排骨放进和排骨同样温度的水中,加入料包、拍散的葱姜,倒入适量的酱油、白酒、糖,按个人的口味放入适量盐。3.盖好锅盖大火烧开,烧30分钟改为小火煮制1小时即可出锅。
到底好的排骨米饭应该符合哪些标准?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秘书长杨岩介绍说,首先是色泽微黄,油亮诱人,上桌之前不脱骨,筷子一夹便骨肉分离,肉质酥烂,汤汁饱满,入口生香,排骨汤清而味美,香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