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夜宵秘方> 文章内容

宵夜文化:你撸过的串吹过的牛逼拉动了中国P

※发布时间:2019-9-6 3:07:4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熬夜,还打着旗号四处: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怎能早早躲在被窝里等待天明。

  其实说白了,无论是工作还是玩,人熬到后半夜,大家总会想找些吃的来慰藉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消夜,也称作夜宵。大家鼓吹的夜生活也无非是在吃吃喝喝中偷得一丝闲娱。

  夜宵文化堪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巅峰,当黑夜静谧,人们便熙熙攘攘地涌了出来,走到街边随意驻扎着的野棚子,围着铁盘里烤得焦黑的肉串,脱掉白天的西装革履,穿着白背心花裤衩,伴着烟火,大快朵颐。

  但在偌大的中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宵夜喜好和消费习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宵夜,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据网络统计,在2016年的世界杯期间,夜宵消费总金额排行榜上,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名列前茅,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人们常常熬夜加班,夜宵生活自然也就搞得风生水起。

  以休闲之都著称的成都紧随其后,南京、杭州等也进入前十。不过像东北这样如此能燥的城市没有入选,只能说东北人民当时没太关注足球。

  数据显示,销最好的夜宵菜品分别是烧烤、卤味和冰品,「重口味」依然是夜宵界最受欢迎的风格。近几年颇受欢迎的小龙虾不敌夜宵界「头牌」烧烤,最主要的原因是小龙虾属于季节性美食,一般到了夏天才是享用它的最佳时刻。

  有人爱出去夜宵,也有人喜欢在家里吹着空调,享受私人夜宵空间:几罐啤酒、一袋花生米、再加上薯片和泡椒凤爪,在超市消费四五十元,同样可以陪伴很多人度过一个美妙的深夜。

  近年来,星座占卜大火,不同出生月份的人也有着不同的夜宵偏好,网络统计发现天秤座和天蝎座的人在夜宵上花费的金额最高,也就是说9月—11月出生的年轻人属于资深的深夜吃货党,而双子座和白羊座(3—6月)的孩子们在夜宵上花费最少。

  谈起宵夜这样的夜生活,南北方有着较大的差异:南方人的确是比北方人更爱夜生活。根据地图发布的《中国百姓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从南北方城市日均出行里程占比来看,70%以上的北方城市驾车出行集中在上午时段,而所有南方城市下午和夜间的出行量普遍高于北方城市。其中深圳以22.3%力压群城,夺得「最夜生活之城」的荣誉称号。

  除了夜间的出行之外,南北方的「夜间消费」也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中国部分夜间消费都集中在了饮食上。我们把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来衡量各地的夜间消费活跃程度,可以看出,越往南,夜间消费活跃度就越高。

  这并非是人的差异,人的活动更多地受限于地理。夜宵文化本就是从南方兴起的,北方的普遍气温偏冷,夜宵文化很难形成气候。

  南方城市(黄线,以深圳、广州、东莞为代表)的全年的夜间消费活跃程度都保持7%-9%,夏天最高,冬天最低。也就是说,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夜间在外活动,但南方人也最是怕冷,一到冬天就躲回家了。

  中部城市(蓝线,以上海、成都、长沙为代表)的全年夜间消费活跃度保持在4%左右,夏天最高,秋天最低,冬天略有回升,与春天持平。

  北方城市(灰线,以、铁岭、沈阳为代表)虽然夜间消费活跃度仅有2%,但从夏天到冬天,天气越冷,夜间消费越是生猛。关于这个现象,一位东北同事给出了解释:

  北方人不是爱在冬天晚上出门,都是暖气的惹的祸。在白天,统一供暖的室内实在太暖和太舒服,死活不愿意出门。直到宅得天都黑了都坐痛了,才猛然想起应该运动一下,遂出门撸串。

  这个回答是否科学无法评判,不过从3月份停止供暖后北方地区夜间消费活跃度陡然下降的趋势来看,似乎有几分道理。

  在中国,极其丰富的物产使得夜宵种类也五花八门。在沿海的大排档中,海鲜是佼佼者;川渝地区,火锅和串串香是夜宵主力军;而在东北,除了二人转与喊麦,东北烧烤也闻名遐迩。

  作为无所不吃的广东人,不管夜宵中会不会加上福建人这道菜,他们本身的夜宵食材就已足够丰富了。岭南地处带,昼长夜短,广东人因此养成饮茶和宵夜的习惯。「粥粉面」是广东夜宵三大宝,广东人热衷养身,自然在夜宵里也不能少。喝粥有生滚粥、艇仔粥、砂锅粥,吃粉有鱼蛋粉、肠粉、牛河粉,尝面有云吞面、竹升面、高筋生面。

  如果仅是这些当然不足以展现广东人什么都能吃的特性,所以得拿出夜宵中的看家本领——虫。龙虱算是广东料理中的极品了。

  龙虱又称水龟子,是水生昆虫的一种。龙虱吃的时候有一整套动作,先要把连着白肠子的尾巴拉出来,再掰下黑亮的硬壳,翅膀则是去不去掉都可。跟吃花生米一样嚼嚼就好了,龙虱这东西没什么脂肪,蛋白质丰富,嚼起来还是挺香,并不会有预想中的异味。

  若到广东的夜市上随便遛一遛,随处可见这样的油炸虫,广东人吃肯定不是瞎吃,他们之所以吃这些虫子必然是因为它们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毕竟广东所有的饮食规则都脱离不了「养生」二字。

  与广东人同样重口味的还有川渝地区的,不过他们的重法不一样,一个是食材(虫子)重口,一个是调料(花椒辣椒)重口。川渝人爱辣好麻,所以火锅、冒菜、串串香和烤鱼成为了当地人的夜宵必选。

  按理说,火锅这种燥热的东西,到了夏季理应少吃,但对川渝人并非如此,越是天热他们吃的越嗨,在深夜吃得大汗淋漓配上几杯冰镇夜啤酒,用他们的话就四个字「巴适得板」。而且他们吃夜宵,就必须得找那种「苍蝇馆子」,也就是边那种脏脏的摊子,最好是把火锅摆在坎上,晚风一吹,户外火锅才是四川人夏夜的极致享受。

  川渝自古产,当然对于有些爱美的女娃不喜欢太烫太重味,这时就得点上一盆乐山钵钵鸡,像毛肚海带这些食材都是冰箱冷藏过的,吃起来的口感十分冰凉麻辣,这时再来一碗冰粉,夏日的炎热和烦躁全淹没在深夜和冰凉的口感中。

  如若来到沿海城市,火锅麻辣烫可能是没有太大的市场了。尤其是像山东青岛这些地方,那全是海鲜和青岛啤酒的天下。一整个鱿鱼还在铁板上滋啦作响,成盆的油亮红和堆成小山的虾壳,带泡鲜啤一扎扎排在木桌上......这些都是青岛夜景中靓丽的一角。

  谈到夜宵,绝大多数人想到的还是烧烤,毕竟烧烤的江湖地位无可撼动。但真正的烧烤霸主恐怕还东北人莫属。「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早就道出了东北烧烤霸主地位,坊间甚至还流传着东北第一定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东北的烧烤意义,不只是单纯的吃一顿饭。这里有个小贴士:东北人,据了解,一般有这种习惯,在饭店吃一顿,吃过之后再去烤肉摊,再吃一顿。第一顿说的是正事儿,放不开。第二顿基本就是掏心窝子开始喝酒的了。

  第二顿的时候,社会主义白色背心,基本上已被撩到胸脯,露出肚子,变成社会主义白色比基尼。地主一般先要一dilou啤的,并礼貌询问,「透透?」在东北,除了「你瞅啥」不能随便回应,透透也相当,要量酒力而行。

  如果你不想应战,还想融入气氛,就需要说,「不喝了,痛风,整大塑(发音,季建业情人硕)吧,来瓶开卫」。服务员来了,你还需要补一句,「/老妹儿,蒜蓉辣酱快点儿的」。

  如果你是个外地人,点了开卫和蒜蓉辣酱,地主就知道你是有备而来,必须得拿出最高规格的待客之道了,给你烤只鸽子。接下来,所以,第一顿解决不了的事儿,第二顿就都好解决了!

  当然,也是不能放松,时刻提防东北音乐烤吧里的一种高发事件,同桌吃饭的伙伴,一言不合就兴许周桌子互怼,兄弟反目,十分。

  虽然全国夜宵各有各的主打菜品,但唯一不变的烧烤。铁打的烧烤,流水的搭配,虽然全国各地都爱吃烧烤,但各地的烧烤都保有“同中求异”的习惯。

  四川的烧烤,必须放足了孜然,花椒和辣椒粉,如果不够再撒上朝天椒和香辣酱,把每道菜里里外外烤得烂熟。当然四川的烧烤不止是厨师烤,还得自己动手,这其中最出名的就属西昌火盆烧烤了。

  据说西昌火盆烧烤源于凉山彝族人家平日里粗犷简朴的民间饮食方式:彝家人夜晚时,往往围坐火盆边,将高山土豆、玉米、甘蔗等放入火盆里烘烤,其间或聊家常,或畅饮自家酿制的包谷酒,其乐。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种脱胎于当地民俗的“火盆烧烤”,才开始出现在凉山州首府西昌的街头和邛海景区湖边。

  那时的烤具很简单,一张中间被挖空的矮木桌,桌下放置一个搪瓷盆制成的简易火盆,桌面上再放一张,所有的食材都可以放在上炙烤,故那时的火盆烧烤又名铁网烧烤。如今,我们看到的火盆烧烤已经变得规范统一,器具多是圆形炭火盆与方形烤架二合一的标准烤具。

  正西昌火盆烧烤的招牌菜品,全部源自凉山,而每家必备的“镇店三宝”都是烤小猪肉、烤小肠和烤牦牛肉。

  东北烧烤,则没有四川那么刚烈。东北烧烤通常撒上孜然,没有太多辣椒粉,一般也就放些甜辣酱,但东北人吃烧烤必须得配上点蒜,还得生吃。自此也诞生了一个可爱的职业「剥蒜小妹」,于是我们在某些东北影视作品中看看会看到夜晚坐在马牙子上剥蒜的小妹儿形象。

  俗语说: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边吃烧烤边吃蒜,许多东北人认为有三大功效:一是添味,适当咬点蒜可以增香;二是解油腻,烧烤的肥肉就一点大蒜,再咬一口馕或者馒头片,十分解腻;三是防止闹肚子,毕竟烧烤有的时候会不干净,有的时候则是没烤熟,有时肠胃会受不了,大蒜就有解毒消毒的功效。

  到了广东,烧烤的风味没变,只是加入了更多的食材,比如蚕、虫或者鸟之类的食物;在山东沿海,又加入了虾蟹鱿鱼以及扇贝生蚝等海产品,而且很多海产品不容易成串,于是烧烤就变成了大锅炒,最后端出来的美食就由烧烤串儿变成了烧烤盘儿。

  近两年,除了我们熟知的烧烤,麻辣小龙虾登上了夜宵圈的风口。「麻小」凭借其运营模式以及自身的口味,不仅成为了制霸夜宵圈的爆款,还将连在主食问题上都难磨合的南北差异,在夜宵上达成了民族的大一统。尤其此刻正当夏季,正是尽情享受小龙虾的时候。

  在,晚上10点的簋街一定人头攒动。这儿有一家专门做「麻小」的店,排在队伍门口的人群至少持续一两小时,多则三四小时。到了这家店铺打烊之际,已经消灭了6000斤小龙虾、3000斤大豆油、2000斤辣椒、200斤花椒,其他还有如牛油、菜籽油各400斤。

  而这仅仅只是一角的数据,放眼到整个中国,你将发现这个数据更为惊人。根据中国小龙虾供需平衡表分析,2016年小龙虾生产量是89.91万吨,消费量87.93万吨,从事小龙虾供给的人数约为5000万名。

  个头儿达到1两的小龙虾,批发价是24元一斤。如果把24元一斤的龙虾做成麻小卖99元一斤。那2016全年的总消费量是约合88万吨,折合1760000000斤,粗略统计,一年的小龙虾消费额度约为1000亿,相当于三艘半航母的造价。

  如果哪天人们想通了,认为三餐之外再吃夜宵是对身体不好的,也不再吃小龙虾了。到那时,恐怕不仅是1000亿P的流失,5000万人民大概也失业的道了吧(大误)。

  虽然麻小势头见长,但仍不能撼动烧烤的地位,因为小龙虾是应季食材,到盛夏才是食用的最佳时节,而到在平日,烧烤仍是人们争先享用的宵夜必备。

  看到这儿,你若是有钱人,请立即邀上三五好友在马边整上一顿,这便是消夏盛宴,如果没有,楼下便利店的两元一包的「泡面」便是宵夜首选。

  财成国际

关键词:夜宵 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