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小学的课本的经典教材。无论在央视上有多少地方的旅游宣传广告,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能在知名度上挑战桂林的地位。由此其实也可以看出来,教科书对人一生思想的形成,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个暑假我比较忙。受朋友之托,外加中外高中生家庭交流计划,招待了几个国内外的高中学生。这其中,有学生,有美国学生,有学生,有出身的美国华裔,也有比较纯种的美国白人。所谓招待,其实就是当司机,当导游,安排他们的食宿,当然还顺便和他们聊聊天。
,生长于互联网时代,很早就接受大量的信息轰炸,和我当年的高中时代,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眼光见识,还是交流谈吐,都相当有见解。无论是对社会,对国内国际,对现实生活,都有很多的看法。除了旅游看风景,在上我尽量话题让他们讨论,但是不做引导,只是做听众,冷场的时候再插入几句话,或者抛出新的话题,偶尔也纠正一下他们对中国的片面看法。【外国孩子眼中的中国】
中国一切都很发达,生活特别方便,这是国外孩子对中国的印象。说实在的,我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有如此一致的看法。因为几个来自美国孩子,家庭条件在美国算得上中产以上,在美国并非生活在社会底层(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暑假也不可能跨国旅行)。从他们口里说出来中国很发达,应该不是假话。
于是我就让他们举例,中国到底有哪些方面,让他们有了中国是发达国家的“错觉”。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条:
——中国的高铁列车又快又稳。从到桂林,一看风景就到了。十多个小时的高铁,我也挺这些年轻人的耐心。
——中国人的手机似乎无所不能,尤其是微信程序干什么都行。在美国还有,他们很多人用是苹果手机,还有WhatsApp的聊天软件,SnapChat也用得很多,但是没有微信这种强大而且无所不能的超级APP。我本来打算给他们讲讲关于苹果跟微信的战争,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这帮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得了,而且光给他们解释清楚号、赞赏、苹果内置应用收费,以及相关的矛盾,估计我的口水说干也说不清楚。于是搁置争议,继续每天手机买各种单,还给他们用手机订了电影票,他们后来开玩笑问我,有没有微信不能做的事情?我想了想,告诉他们微信差不多可以解决生活上90%以上的问题,算是一个Life-Based Virtual Operation System (基于生活的虚拟操作系统),他们似乎听懂了我说的含义,我也希望他们真的听懂了。
——中国的豪华车特别多,尤其是在。有一个孩子,说他做了一个小记录,在大街的停车一侧,顺序数了30辆车子,其中竟然有16辆都是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样的豪车。我苦笑着告诉这孩子,中国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富裕。他正好在中国的商务CBD一带,豪车很多,实属正常。就好像美国好莱坞,豪车豪宅扎堆,但是并不能代表美国全部。话说至此,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孩子,都认可了“
中国美国都是差距很大的国家”这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商业特别发达,生活特别方便。我家楼下不到500米,基本上各种生活的用品,一样不落都能够买到,学校、医院、超市、服装店、菜市场、还有各种口味的餐厅。而在美国,生活就远没有这么便利,他们虽然只是高中生,但是都已会开车,不开车的话,在美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我后来想了想告诉他们,中国的小商业这么发达,其实是因为中国人口很多,全面就业很困难,所以鼓励很多人自己去做点小生意,而且在税收上特别宽容。不过因为房价现在涨得很高,所以他们很多小生意,挣钱并不容易。看上去很繁荣的商业,其实是很多人的辛苦生计。有一个美国孩子告诉我,在美国想做点小生意其实很难,比如想开个小商店,申请一个执照都很困难。看来,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诸如此类的对话很多。总结他们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他们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国家,甚至有一个孩子说,他以后上大学,要专门研究一下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应该可以有很多东西引入到美国。
在去兴安灵渠的旅游上,我开着汽车穿过兴安的老旧街道,告诉他们,其实在中国,有这样的发达地区,有桂林这样的普通小城市,也有更多的仍然相当落后拥挤的乡村城镇。所以简单的认为中国就是一个发达国家,至少是很片面的,或者是不完全的(我用了incomplete这个单词)。
美国的对中国当然有很多充满的报告,而美国的中年人老年人,即使到了中国,也会带着成见看待中国的一切。不管怎么样,孩子的眼睛比成年人更一点,更少意识形态色彩,更多直接的认识。更多的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对以后中美之间的互相了解会有帮助。
比较让我意外的是这些国外孩子,无一例外都能非常好地使用筷子。虽然有时候也免不了出点洋相,比如说拿一根筷子压住菜,再用另一根筷子当刀子去划拉。
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吃饭,使用餐具倒不是什么问题,菜的口感也没有多大问题,最大的麻烦是给他们翻译和解释菜的名字。他们中间有一个在出身,一直到初中才去美国的孩子,中文和英语都说的熟溜,但是面对榴莲包、灌汤包子、虾仁肠粉、打油茶、柳州螺蛳粉,等等很多美食,都很难准确的翻译出来。到最后,干脆就用什么something like之类的话语搪塞。
想起来,中国的餐饮行业的菜品种类,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要完全一一对应编一本英语词汇,很可能就是一本词典的厚度。
和中国餐饮行业的丰富相比。美国的孩子,对中国晚上的夜宵生活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在美国到了晚上以后,街道上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人,一般的商店都不会营业那么晚,而晚上出门,是一件很不安全的事情。
晚上12点多,带着一群孩子半夜撸串,外加几支冰啤酒。烧烤摊上喧闹的气氛,对人有一种很强烈的感染力。即使是平时戴着眼镜常常皱着眉头思考的孩子,喝着啤酒撸着串的时候,脸上也是满面眉飞色舞。后来我才知道,美国给未成年人卖酒,所以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机会接触酒,在中国的烧烤摊上喝啤酒撸串,对他们来说算是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一不小心,给美国孩子破戒了。那位中国移民出去的孩子喝high了,哼唧着说,这才他妈是生活啊。
撸串大业结束走回家,半夜的烧烤街头人来人往。我对他们说你们还真是走运了,虽然带了伞,可是这时候没有下雨。而他们却告诉我,大半夜大摇大摆在走在街头上,这在美国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在还是桂林,好像这种生活,每个人都习以为常。
心下不由得感慨,我们自己每天习以为常的生活,其实在别人眼中,已经足可以羡慕向往。也许就是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晚上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少需要顾虑是否安全的问题。
“味道制造”是桂林排名第一的茶市,喝早茶下午茶和晚茶本来是广东的饮食风俗,传到桂林以后,这家茶市既保留了聊天喝茶吃点心的餐饮功能,又融入了很多本地的创新,特别是打油茶和罗汉果茶的引入,让我很是喜欢。自然而然,在这里招待客人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星期六的茶市人特别多,我们因为去晚了,我就坐在店里大厅候位座椅上看手机,一个看上去7-8岁的小女孩,给我塞了一张彩页。
我开始还以为是别的餐饮同行,到这里拉客来了,心想这回头被店家发现,可别被轰了出去。仔细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竟然是桂林的宣传彩页。
我在外地旅行的时候,也曾经从一些大妈手上传来的宣传材料,那些黑白印刷加上劣质纸张的宣传页,有着浓郁的
“乡土气息”,而这一份宣传页完全不同,文字优美,印刷精致,更要命的是,发展到了让未成年人来。
我留意了一下,给我留下宣传页的小女孩,是一家人来喝早茶,一个老人,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女孩。让孩子来发,很显然这一家人都了,自己姓还不算,还其他人加入其中。——可见,所谓的传教,也是一种类似于传销式的拉人头。
早茶上,我就这个zongjiao话题和大家交流了一下意见。让我吃惊的是,所有的这些高中生的孩子,都曾经接受过这样的,或者被人劝说过入教。其中一个中国的孩子告诉,他看过那些宣传文字,特别优美特别有力,说自己曾经冲动就想加入。而美国的孩子说,美国信各种zongjiao的都有,但是沙漠教比较受到大家的不待见,除此之外,美国总统基本都是,唯一的例外肯尼迪总统是天主,可见美国也有很强的zongjiao传统。
关于zongjiao话题,实在是太。很多尖锐的问题,都没有办法发表出来。我只是比较担心,在中国,zongjiao正在寻找一切机会渗透,而且向未成年人方向发展,看来教育阵地必须要坚守住年轻人的队伍,应该严厉向未成年人这些东西。
几天的接触,我感到对于普通中国人美国人来说,国家之间的博弈是一回事,民间往来又是另一回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国内状况特别复杂的大国,家家都有光鲜一面,也都有难念的经,不能用任何一个简单的标签概括。不管怎么样,多沟通多了解,总是好事。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