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食品安全> 文章内容

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6-2-19 18:52: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5年第二季度分析报告,食安通汇总了国家和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食品及其相关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共计3749条,涵盖28大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

  一、不合格产品的种类统计分析

  食安通汇总了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不合格食品及其相关产品信息,共3749批次样品,涵盖28大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其中糕点718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9.15%;酒类628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6.75%;食用油及其制品463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2.35%;水产品加工制品314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8.38%,肉制品283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7.55%等。

  较第一季度,本季度有五类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所占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糕点、食用油及其制品、水产品加工制品的不合格批次所占比例分别提高了11.89%、8.46%和4.36%;而饮料和肉制品的不合格批次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分别降低了11.79%和3.22%。

  不合格产品的种类对比图(图1),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现出:糕点、酒类、食用油及其制品、水产品加工制品及肉制品等五类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明显高于其他食品,问题较为突出。

  图1.不合格产品的种类对比

  二、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统计分析

  在汇总的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不合格食品信息中,食品抽检不合格原因主要有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理化指标、污染物及标签标识等12类(图2),汇总上述12种不合格原因被检出频次,共计4436次。

  其中,从“图2.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分布情况”来看,食品添加剂问题检出频次超过第一季度首位的微生物问题排在第一位,占比34.9%,比一季度提高了4.52%;微生物超标问题检出频次有所减少,占比23.87%,比第一季度降低了7.01%;理化指标问题处于第三的,占比22.79%,较第一季度降低了5.39%;污染物问题和标签标识问题各占4.42%和4.19%,较第一季度分别提高了0.66%和0.52%。可见食品添加剂问题是第二季度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图2.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分类统计

  从不合格产品的具体不合格项统计情况来看:

  一是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严重,共计1263批次样品,其中糕点349批次、酒类265批次、水产品加工制品129批次等。

  ①“糕点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被检出频次合计387次,其中含铝添加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被检出191次,占比49.4%;

  ②“酒类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被检出频次合计341次,其中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甜味剂(甜蜜素和糖精钠)而被检出的频次最多、问题最为突出,合计312次,占比91.5%;

  ③“水产品加工制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被检出频次合计178次,其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山梨酸及其钾盐、苯甲酸及其钠盐)的问题严重,被检出82次,其次为色素(胭脂红及其铝色淀、柠檬黄及其铝色淀、日落黄及其铝色淀),被检出56次,合计138次,占比77.5%。

  二是微生物超标问题,与第一季度的1172批次样品相比有明显回落,共计857批次样品。其中糕点347批次、饮料132批次、肉制品108批次等。微生物具体不合格项目检出频次合计1059次,其中菌落总数超标552次,占比52.1%,大肠菌群超标372次,占比35.1%。两者合计高达87.2%。

  三是理化指标问题,共计910批次样品检出理化指标不合格。其中酒类267批次、食用油及其制品240批次、调味品、发酵制品105批次等。

  三、本季度健康风险防控问题点

  据监测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来看,本季度全国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中,糕点、食用油及其制品、水产品加工制品的不合格批次所占比例分别提高了11.89%、8.46%和4.36%,问题突出。主要不合格原因有:糕点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含铝添加剂。食用油及其制品中检出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B1。水产品加工制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及色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孔雀石绿。

  1、铝残留量

  含铝食品添加剂(比如明矾)是的食品添加剂,按标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铝风险评估结果,我国日常膳食中的含铝食品对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长期食用高铝食品的消费者应予以关注。

  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

  2、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多在农作物因潮湿发霉变质时产生。花生等坚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在种植、采收、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受到黄曲霉等霉菌污染,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条件下产生毒素,后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导致终产品毒素含量超标。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厌食、黄疸、腹水、下肢等肝中毒症状。是否引起中毒取决于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量,根据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在标准限量(20μg/kg)范围内,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3、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真菌、杀细菌、杀寄生虫的药物,收录于《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长期超量使用可致癌,水产养殖领域国家明令添加。

  本文内容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网()原创,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站的上述内容。

  本网欢迎热爱原创、关注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广大网友。信箱: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