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鳕鱼肠、日本的牛初乳奶糖、丹麦的奶油曲奇……眼下,不出银川,就能通过这些进口食品吃遍世界美食。但不是所有的“进口食品”都“靠谱”,不能随便进“口”。消费者如何在众多进口食品中选择呢?
6月19日,记者走访银川市场发现,中型超市、便利店货架上的进口食品大多加贴了中文标识,标明了产品名称、原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而一些食品店、育婴店里销售的进口食品却鲜有中文标识。
金凤区的喜欢给4岁儿子在育婴店买进口零食。“觉得国外的小食品应该更安全、令人放心。”告诉记者,可她发现这些进口食品中,部分产品并无中文标识,“看不懂,也不知道这些产品是不是真货。安全起见,现在我已经不敢买了。”
在兴庆区玉皇阁北街附近的一家食品店,记者看到店里销售的多为韩国进口食品,饮料、饼干、酒以及各种调味料,品类繁多,但是商品包装上却很少有中文标识。一位正在挑选商品的市民拿着一包印有奶牛图案的食品对记者说:“这全是韩文,中文、英文都没有,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对此,卖家解释:“这是进口食品,怎么会有中文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对是否有中文标识不太在意,选购的依据主要是通过朋友推荐或者店家介绍。“我平时喜欢买些进口小零食,到实体店里买,觉得放心。”市民张蕾向记者直言,自己在选购时如果看不懂标签,基本都是向店员了解,但从来不会关注是否有中文标签和代理商信息。
面对众多的进口食品,消费者如何选择?金凤区工商所工作人员介绍,首先,消费者应当看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等信息。其次,消费者还可以向经销商索要“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查看,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或化妆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了进口食品的生产批号等详细信息。
言成律师事务所薛鹏律师提醒,为便于,消费者应留意中文标签上的经销商名称、电话、地址等信息,因为对于进口食品来说,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要投诉或赔偿,消费者很难去找国外的生产商,只能去找经销商。(记者 赵 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