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食品安全> 文章内容

学子论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9-5-20 12:49: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深受不同的观念、宣传观念影响的中新闻思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差异化的新闻思维影响下,中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解读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消息源、报道方式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对我国“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结果发现中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中同时存在四种报道框架:一是以事件发生地和非发生地为选择策略的地域框架;二是以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新闻价值框架;三是以媒介属性为导向的意识形态框架;四是以媒介功能定位为考量的功能框架。

  美国学者恩特曼(Entman)认为,如果受众对某议题或事件缺乏丰富的直接经验,那么他们对议题或事件的理解就极大地依赖于新闻,依赖于新闻叙述的性质。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对于中国的印象和看法,主要来源于书籍、、电影等大众中关于中国的描述与报道。然而,深受不同的观念、文化观念、伦理观念、哲学观念、宣传观念影响的中新闻思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差异化的新闻思维影响下,中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解读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作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2008年9月在我国发生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危害性和性、社会性和扩散性等特征,其巨大的社会影响让我国的国家形象遭受严重损害。针对这起广受关注的负面新闻事件,新闻采用何种信息组合方式,建构何种新闻图景来引导认知,不仅是检验公信力的一大标志,也是媒介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几家对“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框架理论,探讨是如何设置新闻框架,进而引导对此次事件的认知。

  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1955),1974年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将这个概念首次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框架乃是在特定心理情境中,由一群语言符号讯息所发展出来的经验,人们借此建立了观察事物的基础架构,用来处理和分析外界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在大众学领域中,框架通常被认为具有两方面的属性:一种是名词属性,即框架是待分析的新闻文本;一种是动词属性,即把框架理解成为一系列的动态过程——选择、强调或者重组。也就是说,新闻生产者通过选择、强调或者重组新闻事件、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及一系列的框架工具形成新闻的框架,这个框架赋予新闻文本特定的意义,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学者臧国仁先生则进一步将框架划分为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以及低层次结构。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指对某一主题事件的定性;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包括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结果、评估等;框架的低层次结构,是指框架通过语言或符号所呈现的具体表现。本文将运用新闻框架的基本理论,来具体分析和解构国内外新闻对“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

  新闻框架的建构主要涉及“选择”和“凸显”这两个作用,同时也包括“遗漏”和“包含”。新闻生产者通过选择、强调或者重组新闻事件,把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释、归因推论、评估及处理方式的,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诠释。因此,新闻报道即是“框限”部分事实、“选择”部分事实以及主观地“重组”这些社会事实的过程。

  分析中关于“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框架可以发现,国内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正面宣传”,充分发挥“党的”的引导作用。而无论在新闻的选择、议题建构还是报道方式上都与国内的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别。鉴于此,本研究认为,中对于我国发生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存在着四种框架:一是以事件发生地和非发生地为选择策略的地域框架;二是以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新闻价值框架;三是以媒介属性为导向的意识形态框架;四是以媒介功能定位为考量的功能框架。

  从07年12月开始,国内一些便零星出现有关三鹿婴幼儿奶粉质量问题的报道,直到08年9月“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爆发,引起国内外大部分高密度、大篇幅的持续关注。《》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党报,从9月12日开始,开设专栏对此事件进行追踪报道;9月12至13日,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纽约时报》、英国第一主流大报《泰晤士报》也分别出现了“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相关文章。至此,“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波及范围逐渐扩大,影响也从国内扩展到国际,直至10月中旬,这起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在的视线内才逐渐平息。

  本研究选取9月12日至9月30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英国《泰晤士报》中关于“三鹿奶粉”污染事件的所有相关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图片、评论等体裁。主要采用框架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不同如何呈现此次事件,又是怎样设置报道框架。

  “框架理论认为,新闻记者是在报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报道手段带有一定主观性地建构一个社会‘真实’,这就是新闻记者提供给受众的‘框架’”。而这种框架的构成要素,如议题、报道方式、报道技巧等都是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的反映,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本研究采用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消息源、报道方式等5个指标对《》、《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中“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

  “报道数量是对一事件关注程度的标志,表现为媒介对相关事件选择和强调的程度。”此次“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波及全国各省市,影响范围广泛,损失严重。而在国际社会上,由于不同国家与我国经济交往及进出口贸易的差别,因此,此次事件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不尽相同,反映在上的关注程度也有所区别。9月12日至30日,《》共刊发相关文章102篇、《纽约时报》36篇、《泰晤士报》16篇,三份的报道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的报道数量分别是其它两报报道数量的2.8倍、6.4倍。同时,随着事件发展演变进程的变化,各报的报道数量也随之增减,《》报道高峰集中在9月20至22日、26至29日;《纽约时报》集中在9月17日、22日、23日三天;《泰晤士报》的报道频率则比较均衡。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