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领域借“世界卫生组织”之名的信息近年被大量转载,绝大多数被为“假消息”或的不实传闻。
一份被转载十余年的“世卫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将油炸、汽水、加工肉食品、饼干、冰淇淋等日常消费的几乎所有食品列入,甚至被一些严肃和部门引为权威依据。可世卫组织向新京报,该名单纯属子虚乌有。
梦见手机丢了
一条“世卫组织公布:一个烤鸡腿=60支烟”的传言在网上两年后,伴随韩剧掀起的“炸鸡腿热”,该传言又“与时俱进”变成了“世卫组织公布:一个炸鸡腿=60支烟”,称世卫组织研究吃烤鸡腿(后改为炸鸡腿)等同吸烟的毒性,易诱发胃癌、肠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后也被为虚假消息。
除引述“世卫组织研究”的“某某食物有害论”外,一些企业也把“世卫组织”邀请进了新产品推广的“义务代言”团队,借“世卫组织”的权威,论证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功能。
几年前,一款自称“抗癌神器”的富硒产品,借“世卫组织”自证有独特抗癌作用,称不但能肿瘤细胞DNA生长,还能消灭癌细胞。还有企业在沈阳街头冒充“世卫组织”人员和志愿者向老人推销保健食品。
而一些大企业也援引“世卫组织”相关研究论证新品的健康特性。今年初,一家大型饮料企业推出一款适合婴幼儿的饮用天然水,成年人饮用的水并不适合于婴幼儿。其官网公布的资料提到,此“适合婴幼儿”的饮用水矿物质含量等科学依据来自“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发布的信息及。
但世卫组织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世卫组织从未针对和儿童给出不同的饮用水质量,而是强调所有人都需要安全的饮用水,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成年人可以饮用的水,对婴幼儿来说也是安全的。
笔者认为,这恐怕与消费者对国内食品行业的信任缺失有关。相比国内企业及国内专家的说法,国外权威机构或组织发布的研究和信息更容易令消费者感到可信。同时,借国际组织之名宣传,即使所引信息并不完全属实,很少有人主动去联系国际组织核实、求证。
笔者对身边人做了小范围采访。不少人觉得,世卫组织每年都发布大量健康卫生的,有从未听过的“”很正常,不会想到去逐条核对真实性。而作为承担专业职能的世卫组织,主动、和地区与自己相关的所有失实“引述”,也并不现实。
请国际组织“站台”玩概念,不如做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食品。笔者认为,食品企业自身需要转变思维。产品安全可靠,服务诚实守信,这才是一个真正大企业的姿态与气象。(记者 王叔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