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大潮正起,现已成为IT领域创业、投资不争的热点。新浪科技移动互联网栏目欢迎创业公司自荐,愿与创业者及开发团队一同成长,打造创业、投资及行业爱好者交流的平台。联系我们请点击这里。
“我们选择了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而且在正确的方向上没有犯太多的错误。我们对自己自身的实力和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方向,很少受到因素的干扰。”豆果网创始人王宇翔这样评价自己的创业经历。
豆果网在2008年创建,真正迎来大规模的增长是在2011年。这一年,豆果网推出了手机客户端“豆果美食”。
2011年初,豆果网拿到了盛大的风险投资1000万人民币,正式商业化运营。2011年2月,豆果美食Android版本上线月,iPhone版上线,后来豆果网又推出了Android 系统Pad版和iPad版本。现在注册用户已经接近50万,APP下载量超过200万。
在美食领域,已经有很多美食网站和社区,有美食如贝太厨房、有美食网站如美食天下,也有很多美食博客,从用户的角度而言,获取一个菜谱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从餐厅推荐的角度,也已经有如大众点评网等网站已初具规模。
王宇翔发现,在一线城市,因为食品安全以及收入水平等各种原因,有70%的人选择自己做饭,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用户市场。
通过对用户调研发现,人们一般做饭的规律是从需求出发,豆果选择以食材作为导向来切入。这成为豆果的与众不同之处。
随后,豆果美食又在个性化上做起了文章,先是在客户端里加入了个性化推荐以及智能找菜等功能,豆果美食越来越朝社区化发展。近日,豆果美食3.0版本除了增加了互动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叫“提醒”。
“我们发现,在晚上睡觉前10点-11点左右有个手机上网高峰期。这个期间很多用户看到一道菜会想,我想到周六做这道菜,但是如果你关了手机应用你会发现到周六时你彻底把这件事情忘掉了。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提醒”功能。用户可以设置一个时间,到那天就会提醒你做饭 ”。王宇翔说。
除了个性化的功能外,在产品设计上,豆果团队通过对比国内外的人们的做菜习惯,还果断舍掉了大量不实用的功能,比如购物车、定时器等。
王宇翔希望在个性化的道上继续走下去,比如能够在食谱方面进一步细分做糖尿病病人的个性化食谱,比如分享食材的挑选保存经验等。
因为前期运营的低投入,王宇翔似乎不着急盈利的问题。而对于这个创业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
与手机客户端版本不同,豆果美食目前采取了iPad版本收费的策略。除了面向用户收费,他还计划与一些厂商合作来盈利。
“盈利不一定是要向用户收费,我们可以向用户前向收费,也可以后向收费。但有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说你所有收费用户,一定是建立在网站基数足够大,用户规模足够大才有可能。”
这给了王宇翔忙用户量的最大动力。他希望,希望到2012年年中能做到浏览量行业第一。而理想中的一个目标,UV能达到百万,PV至少在千万级别。
对于创业,王宇翔说,创业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方向摸索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的阶段,而他已然过了摸索期,开始创业的持久战。
“当我发现了一个跟我自己非常匹配,或者非常适合的模式的时候,你做的就是要把它做下去。”王宇翔说。(秀倩)
王宇翔:观察互联网与吃相关的平台,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你到外面去吃,推荐哪个餐厅好吃。第二种是鼓励你自己动手来做,这类网站也很多。
我们本身一直想做社区,我们想做一个与生活结合的一个社区。再看与生活结合的社区,吃穿住行是最容易想到的与生活有关的四部分。穿,已经有那么多电商网站。住,也有搜房、安居客这些房产网站也很多。行,又有旅游网站、租车网。吃,这个需求从本质说是一个用户的刚性需求,但是国内并没有特别好的成熟模型的产品出来,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地方是有市场空间可以做的。
王宇翔:我会做饭但是水平很一般。其实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吃的人。但我的团队里有高手会做饭。有人擅长做烘焙,还有一会合伙人会做美食,也会录美食的节目。
可能我更关注于去把一些美食爱好,用互联网的产品形态展现出来,怎么能够去构建一个美食网站,一个美食社区。
豆果网从2008年就成立了,2011年初,这个项目拿到了盛大的风险投资1000万人民币,开始大规模地商业化运作,我从12580离职,来专心做豆果网。
2011年2月,我们推出了豆果美食的Android版本,5月推出了iPhone版,后来又推出了Android 系统Pad版和iPad版本。
王宇翔:现在注册用户已经接近50万。APP下载量达到200万。之前我们到10万用户的时候,很多平台包括手机端,都不需要用户注册。用户直接可以收藏去分享。现在在手机端逐渐加入了互能,带户注册。另一方面,网站流量在增长。再者,豆果美食也是新浪的第三方应用,微博用户活跃度很高,也让用户通过微博浏览。
王宇翔:我们在食材表现上比较重。从豆果产品的设计来看,本身是以女性用户为主的一个社区,我们在前期做了很多用户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一般做饭的规律是从需求出发,比如说,我想吃排骨,肯定要去搜关于排骨的菜谱,所以最开始以食材作为导向来做。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实现智能找菜的功能,将食材智能匹配。用户嵌入比如茄子、土豆之类的关键字,就能匹配出来一个菜谱。
主持人:还有一种可能,比如能不能给用户提供的功能。比如说是已经有什么菜,但还缺什么,可以给用户提个,你接下来可以买什么东西来做成这些菜。
目前网站也有个性化推送的功能。用户登录社区后,可以猜你喜欢吃什么,推送一些菜谱给你,你自己根据这个菜谱看是不是你喜欢吃的,然后再反馈。
因为豆果美食3.0版本刚刚上线,新的版本有编辑的推荐,也有根据用户的爱好来推送。用户轻轻摇一下手机,可以更新一个新的菜谱,通过这样的选择,可以让客户端猜测用户喜欢吃的一些东西,用户可能根据它来做。
我们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其中一个叫提醒。我们发现,在晚上睡觉前10点-11点左右有个手机上网高峰期。
我们常说,“深夜发吃是危害社会”。很多用户看到一道菜会想,这个东西真不错我想到周六做,但是如果你关了手机应用你会发现到周六时你彻底把这件事情忘掉了。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提醒”功能。用户可以设置一个时间,到那天就会提醒你做饭对用户非常好。
王宇翔:我们更注重用户的需求,会做大量的用户调研。比如,与相对严谨的欧美人相比,中国用户很少写一个购物清单照着单子买。有些美食应用有“购物车”这项应用,但我们发现,这项应用对中国用户完全不适合。
还有有的应用会做“定时器”,这个对中国用户也不适合,和兵妹妹在机房因为西餐是很标准化的,做饭的过程相对标准,而中国菜相对很模糊。
王宇翔:去年社科院的一个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里,虽然在外就餐的人数比例在增高,但实际上在外就餐的人的比例没有超过30%,也就是说70%的用户是以在家做饭为主。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工资和CPI增长速度的差距,是不足以支撑你每天在外面吃饭的。
因为我们的用户中有至少40%的用户,活跃度比较高,他们是真正喜欢做美食的人。可能没事就想琢磨做东西,做完东西他也愿意跟大家来分享。
在客户端里还有“专家”一栏,有一部分用户是真正的美食专家。我们也从用户中去挖掘了一些用户出来,这些用户是喜欢做饭,喜欢做美食,慢慢的变成了美食专家。
王宇翔:假设现在有3万用户,我就想靠这3万用户去盈利的难度常大的,但如果我有三千万用户,一个人收3块钱,就是一个亿。
目前,我们iPad版本有一些增值功能,美食画报、菜谱的展现形态,与手机版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但是,我们盈利不一定是要向用户收费,我们可以向用户前向收费,也可以去向后向收费。不管你向前向收费也好后向收费也好,有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说你所有收费用户,一定是建立在网站基数足够大,用户规模足够大才有可能。
我们发现一些用户具有这样的能力,可能他自己是个糖尿病患者,他分享的东西对糖尿病人很有用。从食材出发,不仅仅是菜谱,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对食材的挑选和保存。
我们觉得这样细分下去,可能会对用户精准营销也好,对用户需求把握也好更直接一些。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里面挑出或者选出我们适合做的,或者我们能做的。
王宇翔:从最初开始做到现在,我们花了很少的投入,现在是行业里面估值最高的公司。为什么我们花很少钱,但取得这样的一个效果,很大的程度上,第一,我们选择了一个我们认为比较正确的方向。
第二,我们在这个正确的方向上没有犯太多的错误。不像有些网站冒冒失失在推,今天做美食类的游戏,明天我要去做大众点评,后天我要做菜谱。总在跳跃,我们对自己自身的实力和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自己的方向,很少受到因素的干扰。
一个创业或者选一个方向做起来,我觉得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一个方向的摸索阶段,在方向摸索的阶段,有及时或者灵活的应变能力我觉得常重要的。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东西,可能并不是很清晰,要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去和市场去碰撞,然后找到一个适合我的一个方式。第二个阶段,是一个的阶段,当我发现了一个跟我自己非常匹配,或者非常适合的模式的时候,你做的就是要把它做下去。可能我正好处在第二个的阶段。
王宇翔:对于创业来说,钱只是一个帮助你快速发展的一个手段,不是万能的。如果你本身自己的思没有想清楚,你的基础的产品没有做好,实际拿多少钱没有用。我觉得大多数的应用,他们都属于前一种阶段,所以拿到钱可能他并没有想清楚自己一定是要在这个方向来做。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做事的时候,我做的A,是靠A拿的钱,但是拿到钱你发现他在做B,他不做A的市场。
王宇翔:现在是行业第二,希望到今年年中能做到浏览量行业第一。我们希望用户你以后做饭直接去豆果。因为我们是最全的,菜谱数据是互联网上菜谱质量最高的一家网站。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爆料,全天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微博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