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做了几十年传统糕点的老人,4年前不顾家人反对,离开开封老家,来到郑州“创业”,开了一家糕点店。
这个小小的店面夹在中国邮政和修车店两个醒目的大招牌之间,看起来就更不显眼了。只有门内杏黄旗上“传统糕点”四个大字看起来明显一些,仿佛提醒着人,这是一家糕点店。
推门进去,迎面就是半人高的玻璃柜台,台面上放着几盒山楂糕,几袋芝麻片;后方是高高的立柜,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糕点:茯苓饼、山药饼、绿豆糕、蜜饯三刀……这些全是卫全发一个人做的。
每年11月,山楂收获的季节,他会亲自前往山东,采摘最适合制作山楂糕的果子。这是多年前,他对比使用了很多地区的山楂后,做出的选择。
“我做的山楂糕,方圆几十里没有能比得上的。我心里清楚,他们不会花这么大的价钱去买好果子。”对于自己做的糕点,卫全发常常有这种自信。
摘花的天气也有讲究。“刮风天不行,下雨天不行,露水大了也行。天气晴好的时候才能摘花。”稀缺的玫瑰花,也导致了玫瑰鲜花饼的罕见。
做老式月饼用的核桃,一定要用手掰成八瓣,不能用机器碾碎。“用机器处理的和自己用手掰的,口感差别太大。”
在做糕点上,卫全发不害怕花时间。有时候,在操作间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不觉得累,“你看,我打糊的时候像打太极,揉面的时候,像推手。这也是锻炼身体。”
他常常能在做糕点中找到独特的乐趣。“心情好跟心情差,做出来的糕点不一样。你把自己的气场融进去了。”
有人对卫全发制作的老式月饼念念不忘;有人惋惜一年只能吃一次玫瑰鲜花饼;山楂糕、桂花酥、椒盐酥等也是一些人的最爱。
在郑州,荷花酥,玫瑰花饼等时令点心一年做一次,他只能限量卖。“有人一下子想买一二百个,我说你少买点。就做那么多,他买得多了,别人就吃不上了。”
平常的时间,除了制作糕点,他还在研究,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能让糕点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现在的人不喜欢吃太甜腻的,我现在做的点心都少油少糖。”
但73岁的卫全发很自信,言语中充满底气,“我这里是正儿八经的传统糕点,现在市场上大部分都是中点西做。”他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更相信“质量”和“诚信”是站稳脚跟之本。
也曾经有几个年轻的大学生跟着他学习,但都很快离开了。有人嫌清贫,有人急于求成,想在半年内就学好手艺,然后开连锁店,挣大钱。
对于徒弟,他也有自己的要求。“最好是年轻人。”30多岁的人,需要养家糊口,而在卫全发这里,挣不到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