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糕点秘方> 文章内容

糖糕板:江南点心的华美外衣

※发布时间:2018-6-8 18:27: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的艾窝窝,天津的花,上海的小笼包……当地特色小吃常常是游客们心里对一座城市的温馨回忆。嘉兴,作为有着7000年历史的马家浜稻作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名城,在小吃上,不仅显示出了稻作文化历史悠久的特点,更展现了江南文化名城古朴优雅的独特韵味。

  除了香飘全国的嘉兴粽子,在嘉兴乡间百姓的心头,还有一种甜蜜记忆至今依然香浓。软软的糯米粉放进红糖一番揉捏后,装进一个特制的模板里按结实,然后再取出上架蒸熟。从蒸笼的热气里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个有着桃子、鲤鱼、花卉等可爱图案的香甜小点心。由于携带方便,材料又是耐饥而有营养的糯米红糖,各式图案又能悄然诉说着不同的心事……所以,当家女子常常会精心制作些糖糕让去田间劳作的丈夫带着。古朴却又精致,平凡却又缠绵,糖糕因为有了模板所给予的华美外衣而显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情。

  作为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嘉兴自古以来就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而好“口彩”(即说吉祥话)也一直是在过节或举行仪式时所喜欢和追求的,所以,去亲友家祝贺孩子出生要带上一包“状元糕”,新年里互相拜年则要带上一包“云片糕”,因为“糕”谐音“高”,有着祝愿亲友日子节节“高”的寓意。《吴越民间民俗》一书写到:“自宋代以后,民间的糕点花样制作发展更快,除了手捏点心,更有用木模磕出糕形后再加烤蒸……”这些,就是最早的糖糕,而糖糕板的历史也因此可以追溯到宋朝。

  家住秀洲区王江泾民和村的仲福生制作这样的糖糕模板已经有40多年了。昨天下午,记者走进他堆满木板的工作间,看到一排排新雕刻的糖糕板。如意图,鲤鱼图,仙桃图,寿字图,双喜图……“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仲福生的记忆里,糖糕还有个更朴素的名字叫“茶水糕”,是农家在春节时用来招待客人的点心,乡间男女订婚时,女家也会以糖糕作为给男方的回赠品。在男女成婚典礼上,新人也必请媒人尝一块糖糕以表谢意。

  用白桃树或木合树作原材料,锯成三四厘米厚的长方形木板,在板的中心挖出下凹的扁圈柱形,在这块柱形下凹的雕刻各式花纹图案:从鲤鱼的一块块鳞片,到如意的一个个弧度……两大堆木料,一排凿子和斧头,这就是今年63岁的仲福生的工作台。在读完6年小学后,仲福生被父亲安排到了当地一家农具厂当学徒。15岁的他很快就学会了木工的很多技术,家里的床、八仙桌、碗橱、衣柜全部出自他的手,糖糕板这样的木工活,对他来说已是“小技”。然而,虽然是“小技”,却装满了回忆。

  糖糕板是木头做的,制作时为了能让糯米糕顺利脱离模板,制作的人往往会在模板上事先放点水润滑一下,如果制作频繁且时间久了以后,糖糕板就容易腐烂变形。在仲福生的记忆里,刻制糖糕板的师傅一直都是很忙的。但是到了1960年左右,糖糕板就无人问津了——“那时候大家都吃不饱,根本没有余粮去做点心了。”1980年前后,糖糕板的生意重新火爆起来,一元钱一个的糖糕板,仲福生一天要做两个。“那时候我们木工一天的工钱大多是一元,已经算多了,但是糖糕板卖起来却更值钱。”

  大概从1990年开始,糖糕板的生意又冷清了。“小店开到了村子的各个角落,超市里有的是新鲜好吃的东西,没人吃糖糕了。”渐渐地,逢年过节乡亲们也不做糖糕了,“年轻人连烧年夜饭和洗碗筷都嫌麻烦而去饭店里吃,更别提要碾米成粉做糖糕了。”2005年左右,仲福生在老伴去赶附近的庙会时,放了几块糖糕板到老伴的篮子里,庙会上碰到了一些想着用糖糕来欢迎在外工作的儿女们回家探亲的老人,因此能卖掉一些。但是价格已经从最热门时的10多元降到了五六元,“其实这个价已经低于木板的成本了。”

  低于成本的糖糕板为什么还在做?因为喜欢。仲福生说,自己的一手木工技术在乡村里给别人干活一天不下80元,如今却每天在家雕刻糖糕板,还要不时地去乡间走访制作糖糕板的原材料,主要是自己喜欢动手做一些木头类的艺术品;另一方面,他也是希望自己经常动动手,不至于忘掉糖糕板的制作手艺,所以,他现在做的糖糕板已经基本不卖钱,而只作为礼物送给要好的朋友了。

  本文由325游戏 (www.325qp.net)整理发布

关键词:江南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