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证书》是保障食品规范进口的措施。而假证书则证明了一些食品从业人员诚信依然缺失,修复行业有待时日;证明了食品管理体系依然存在漏洞,制假、购假、纵假现象层出不穷;证明了在目前的食品安全下,跨国大公司也存在着管理漏洞。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7月14日披露的一起案件显示,上海柚子郎实业有限公司向麦德龙供应食品时,大量使用伪造的《卫生证书》,仅从麦德龙两年档案资料中就发现涉嫌假证书2000余张,麦德龙在中国地区近80家超市门店均涉及其中。
其实,检验检疫证书被伪造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大型超市查获假证更不是第一次,而且进口高端食品成为假证书的重灾区。
假证本不是稀罕物,街头“办证”小广告随处可见,结婚证、驾驶证、学历证……应有尽有。在庞大的“办证”产业中,进口食品假《卫生证书》虽不起眼,但又很特殊。大多数假证是自然人出于个体目的而所为,而假《卫生证书》属于企业行为,和的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由此潜在的危害性就大得多。
近年来,全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查处过多起伪造假证书案件。制作假证书、购买假证书为何如此?原因之一还是成本极低,犯罪成本也低。
比较其他假证书,假《卫生证书》薄纸一张,造假技术含量不高,一张假证书估算成本不到一元钱,但能卖到五六百元。暴利之下,造假行为自然疯狂。而在这起食品假证书案件中,3名涉案人员不过被判处缓刑到三年有期徒刑不等,三年有期徒刑已经是一般制售假证的最高刑罚了。法律界所呼吁的让违法承担不起制假、卖假的后果,罚得倾家荡产、永远不得再从事食品行业等措施,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难以落地。
与上海柚子郎公司相比,麦德龙等跨国企业往往是愿意信赖的食品安全对象。但这些年来,从福喜、德克士、麦德龙相继发生或涉及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们看到的是,无论从事食品加工还是从事食品销售的大型企业,所声称的诚信常令人怀疑,所宣传的严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不可靠。
一个稍有经验的人辨认假《卫生证书》并不难,更何况在麦德龙查获的假证书不仅数量很大,而且在日期、名称、编号等方面。据报道,从麦德龙提取的假证书里,有的签发日期竟早于假证上标注的食品生产日期或检验日期。这种明显常识的问题麦德龙却始终未发现,恐难以用具体工作人员的失责来搪塞,以“躺枪”者的身份来叫屈,更用不着声嘶力竭地供货商。麦德龙要扪心自问,假证书如何堂而皇之地过关?其引以为豪的“麦咨达可追溯系统”难道仅仅是拿来装门面、做广告的?如此假证书,背后有没有利益瓜葛?
《卫生证书》是签发的文书,是保障食品规范进口的措施。一叶知秋、窥斑见豹,假证书显然不能证明进口食品安全,但证明了一些食品从业人员诚信依然缺失,修复行业有待时日。食品安全百密一疏,百分之百不发生问题是不现实的,但起码应该防止类似假证书这种低级问题明目张胆地屡屡出现。
重新塑造我国食品安全,既需要从宏观上思考,科学设计制度、健全法制,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也需要从微观上着手,严查每一张小小的证书,端掉一个个角落里的制假,好每一批食品进口。就当前而言,后者比前者更为紧迫,因为后者可让尽快恢复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让食品企业自觉掐掉制假、售假的冲动,知道“诚信”二字的真正含义。赵文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