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食品安全> 文章内容

共用实验室 统一溯源 浙江小作坊进园区开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8-23 9:48: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甜酒、酸菜、臭豆腐、腐乳等特色食品,颇受浙江人喜爱。但不少出自小作坊的此类食品,一直以来存在散、小、乱、差现象,质量和安全问题令人揪心。

  近年来,我省立足“打扶结合、疏堵并举”方针,处理好整治与创业、便民、发展的关系,鼓励各地针对不同业态、不同主体、不同经营方式,减少“一刀切”的管制要求,采取“一品一策”“一坊一策”的管理方式,以扶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10多年前,在乔司街道一带的农民房,曾聚集起数十家酱鸭生产作坊,产品主要供应杭州各地的农贸市场、餐馆和土特产店。

  但是,酱鸭小作坊的无证生产问题由来已久,经多次打击无法根治。早在3年前,当地监管部门组织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初期关闭了30户无证肉制品加工点。按照既打击违法行为、又传统产业的要求,2013年7月,五星村调整28亩工业土地,建设肉制品集中生产园区。

  为保障肉制品安全,园区以亚多腌腊制品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立共用实验室,承担各企业产品的出厂检验工作;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不定时进行现场检查。今年,园区将申请集体商标,“我们将启用统一的电子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更放心。”园区负责人表示。

  在向企业化运作的转型过程中,那些无证酱鸭小作坊有了“户口”,并开始打造区域品牌。建立小作坊加工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我省不少地方正在探索这种模式。据了解,东阳市在城区周边建立两个豆制品“产业园”,厂房3000平方米,目前已吸引40多家小作坊入园。(来源:浙江在线 原标题:小作坊进园区 浙江省创新特色食品产业管理模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