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两店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问题,全社会;下午企业危机公关,承认错误,一度出现反转……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海底捞火锅门店质量安全事件,如同一部,着“无间道”、反转、危机等一系列吸引眼球的元素,也演变成为近期最为热门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来来回回背后,海底捞事件清晰地“捞”出了当前食品安全的社会百态。
首先“捞”出了食品安全中企业主体责任的“常态”。我们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生命”对于食品餐饮等行业尤为重要。在食品安全的构建中,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承担着主体责任。经过多年发展,海底捞已经成为我国餐饮市场上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从此次的事件来看,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大、很知名的品牌,却在最基本的卫生要求方面都无法达标,何谈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出事后,海底捞的及时“道歉声明”在社交上获得了危机公关“典范”的赞誉,只是这样的“惺惺作态”又岂能企业之前毫无责任心的所作所为?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道歉”,而是企业好好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真正负起责任来。
其次“捞”出了食品安全中的“弱态”。从目前的事件进程来看,海底捞卫生问题被后,市的食药监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开出了“约谈”和“限期一个月整改”的“罚单”;海底捞自己也发出“声明”并进行停业整改;公关得力,市场和品牌受损程度几乎可以忽略。由此可见,虽然海底捞在食品安全方面“犯了错误”,但得到的“惩罚”真的是微乎其微。违法成本偏低一直被看成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习总曾经要求,对待食品安全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然而从此次海底捞事件来看,线个最严”还需要加倍努力。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为什么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甚至一些经济不如中国发达的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也会少很多,是这些国家的从业者不知道弄虚作假吗?显然不是,是这些国家的从业者知道,一旦在食品安全上犯错的“后果”有多严重,非不能也,不敢也。只有让食品安全真正有了“最严厉的处罚”,让那些胆敢者后悔终生,才能真正净化食品安全的整个市场。
海底捞事件也“捞”出了食品安全中监管部门的“疲态”。又是了才知道,又是监管部门事后开罚单,这样的故事版本几乎成为很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常态和标配,也反映出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更加给力。监管部门只有用“最严格的监管”,才能真正守护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海底捞事件更“捞”出了食品安全中畸形的“市场生态”。就在海底捞那篇号称“典范”的道歉声明发出没多久,的风向甚至开始出现反转,“选择原谅海底捞”居然成为了主流声音,甚至有部分消费者接受采访时发出了“餐饮企业卫生条件都一样,海底捞算好的了”这样的“感言”。错的就是错的,只要越过安全的底线,就不能轻易。底线越高,度越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得到真正解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希望海底捞事件“捞”出的食品安全种种形态,能让我们从中得到教训,真正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徐建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