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百年老店在岁月的洗礼与时代的变迁中,一边坚守着最传统的中国味道,一边摸索着在古韵中焕发新生,这本身就是文化最好的与传承。近日,中国糕点行业的领军企业稻香村集团(前身为苏州稻香村)总裁周广军出席“2018一带一合作论坛”,同与会嘉宾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探讨中国企业如何走进海外市场的中,周广军分享了苏州稻香村出海的“秘诀”。
苏州稻香村是一家百年老店,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在苏州的观前街建立了第一家店,至今已经有245年的历史。如今,苏州稻香村已经有600余店遍布全国,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市里也可找到来自中国的传统糕点味道。
文化的含义和范畴非常广,很难一言蔽之。但是如果把文化划分出层次,就会发现与百姓联系最为紧密的这一层就是“吃”,而“吃”最核心的就是味道。“吃”最贴近生活,而味道的背后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
中华文西野花梨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农耕经济,造就中国独特及丰富的美食文化,美食文化因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中国美食文化有很多讲究,如自然,不时不食等,而且这些并非穷讲究,而是每一种食物里都可以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是和季节联系在一起的风俗与民风,是漫长农业时代的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我们民族渗透进肠胃和血液的隐性密码,表达着我们的先辈对于大地的朴素的情感,依此维系着代代相传的胃的感觉和心的依托。
糕点是美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礼仪、养生、节庆、节气等文化密不可分,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待人接物、寻亲访友等。中国传统糕点也非常讲究“不时不食”,如正月吃元宵、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等,不同的时令和节气对应不同点心,不可乱套,实际上这种讲究反映的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归根结底可总结为两个字——尊重,我们尊重历史,尊重传说,尊重风俗,尊重民风。
尊重,正是苏州稻香村发展壮大的关键词。周广军表示:“苏州稻香村有三个‘尊重’。第一尊重食材,对自然的,对食物应时应季、原产原味的尊重。目前我们在山东、云南、内蒙等地都有原料直供中心;第二尊重传承,源自对制作技艺的传承以及对工匠的;第三尊重消费者,不拘泥于过往,适应消费者消费渠道及消费行为的变化。一百多前我们的糕点师傅忙完手中活计一定要到前厅接待客人,听取客人意见调整产品,这种尊重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
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苏州稻香村更是将“尊重”的企业文化贯彻到底。一方面,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比如美国FDA、欧盟IFS、日本JAS等,会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调整产品配方;另一方面,尊重当地生活方式,通过产品创新来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例如在,苏州稻香村就改良出果酱口感的玫瑰鲜花馅料,承载着中国文化,并且符合当地人口味的创新型产品瞬间吸引了无数“粉丝”,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论坛上,周广军还指出,有些人浅显地认为文化差异使得中国食品很难融入生活,但其实不然。一位英国客商曾与他分享道:“中国糕点完全可以融入英国下午茶,英式下午茶比中式茶道更强调甜点搭配,来自东方的甜点对本土英国人来说还颇具异域风情,就跟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有钱人追逐中国茶和丝绸一样。”
作为走出国门的中国传统糕点品牌,苏州稻香村深刻地意识到,小小的糕点,不仅是人们口中的美食,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使者。一块小小糕点的漂洋过海,给万里之外的华人带来家的惦念,而呈现给国外友人的是味道背后精致的文化享受。
没有传承,就不能称之为文化。苏州稻香村一直非常重视糕点文化的传承、传统技艺的传承。比如苏州稻香村的苏式月饼就是使用最原汁原味的手工技艺,通过师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月饼的酥皮层薄如纸,可多达16层。这一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创始至今,苏州稻香村有着清晰的技艺传承谱系,至今已传承六代,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当然,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保持活力。随着时代更迭,新消费需求涌现,苏州稻香村的制作技艺也在一代代传承者的传承中不断更新改良,让古法更具有现代价值,周广军主张,在中华老字号品牌优势下,应该不拘泥于过往,不断创新改良,适应消费者消费渠道及消费行为的变化。
为了满足更多年轻客户群体的需求,目前苏州稻香村在传统产品系列之外,还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型复合产品,也就是在传统与创新中间找到一种平衡,让产品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适应当代消费者的要求,调整口味、造型及包装,让传统糕点在古韵中焕发新生。
由小见大,通过小小的糕点传递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周广军的愿望。“苏州稻香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在向世界输出硬实力的同时,更要承担起输出中国软实力的责任。而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软实力,无不践行和彰显着中国国家软实力,未来稻香村将在国际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加大创新,不断拓展,发展跨境电商与跨境门店,让中式糕点插上信息时代的翅膀,香飘世界,将中国故事讲遍全世界,将中华民族文化传至全世界。”周广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