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汉人来说,早饭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值得当作一件大事来认真对待。本地话把吃早饭叫做“过早”,无需广式早茶那般具有仪式感、也不像苏州人5点赶早去吃头汤面,
在早点的形式和种类上,武汉绝对可以碾压中国任何城市,连吃半个月都不重样。那么,最受武汉人喜爱的早点都有哪些呢?
热干面跟周黑鸭一起,毫无争议地并列为“武汉两大名片”。然而,要说哪里的热干面最好吃,却众口难调。就像每个潮汕人都有自己心水的牛肉火锅一样,武汉人对热干面的爱,也是一种糅合了记忆、情怀后的产物。
70年代生人还在怀念最初的蔡林记,而90后们却已习惯了各种花式热干面。蔡林记成了挤满外地游客的老字号连锁店,本地人念的却是口十几年不变的味道。
热干面用不易变质的碱水面做成,通常先煮熟,上桌前稍煮一会儿,捞起来拌佐料吃。拌面是门技术活,需让每根面条都蘸上佐料,才算大功告成。
若追求古早味,去车站前的长子热干面,佐料只有腌胡萝卜丁、芝麻酱、辣子和葱花,朴素本真。在老一辈眼里,热干面就该是素的,什么牛肉虾仁都是耍。
若追求清爽的口味,那么老镇三镇家的热干面是首选,他家可另加蒜泥,芝麻酱调制的比例没那么浓烈,不配清酒都丝毫不腻。
光听名字很容易产生误会,豆皮,不就是豆腐皮,怎么能当早饭呢?事实上,武汉人所说的豆皮,主料是糯米,外边包一层绿豆混合大米浆做成的脆皮,才有了这个名字。
豆米浆首先在热锅里摊成皮,再将适量鸡蛋打在面皮上,放入蒸熟的糯米,铺各色小料,用那层皮包裹起来,最后迅速整锅豆皮翻面,小料爆出香味后就可以起锅了。
经典的三鲜豆皮加笋丁、香菇和猪肉丁,还可以浇上卤汁,变成更重口味的版本。热干面界所谓的正,对豆皮完全不适用。
牛肉豆皮大受欢迎,甚至有一家做了外加浇头的创举,腰花、牛肉、辣椒丝炒一盘,盖在,叫二合一豆皮。金黄酥脆的外皮,覆着满满一层浇头,甚至都看不见糯米,集香、糯、脆、鲜为一体。
为何豆皮不如热干面名气大呢?如此繁复的工序和手艺,很难流传到外地,再说了,也只有讲究老武汉人才懂得这份匠心吧。
粤式烧麦扎扎实实填的都是肉,江浙一带的烧麦更接近于酱油米饭,而重油烧麦蒸出来却像小笼包一般,软绵绵地瘫在盘子里,这要归功于馅料里的猪油,也正是“重油”二字所指。
糯米反倒成了配角,调制重油烧麦的内陷,必须要加入红烧的猪肉丁和香菇丁,还有大量胡椒粉和小葱末,以及肥猪油。
一元的“武昌重油烧梅”是老店中的佼佼者,一口咬下去,油润却不散,鲜辣的胡椒粉刺激着味蕾,一般烧麦店还会提供解腻的大碗茶,不管湿冷的冬天、还是潮热的夏天,都让身体感到无比爽快。
颜值不高的鲜鱼糊汤粉,咋一看让人退让三分。灰黑色的一碗糊糊,外表倒是有点像变异的印度菜。虽然不起眼,鲜鱼糊汤粉背后却暗藏了许多功夫。便宜的杂鱼一条条剔除内脏,用清水熬到骨肉全不见踪影,然后滤去渣滓,加入大量胡椒粉和淀粉继续调制,才成为糊汤粉的底汤。
下单后老板立即烫一碗细米粉,放入灰黑色糊糊中,小葱、虾皮有增香提味的功能,但万万不能少的是油条。糊汤粉店要是自家没有,隔壁也一定开着油条铺,两者形影不离。油条梦见回家的路浸在糊糊里,吸饱了鱼汤底的精华,泡软后合着米粉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
牛肉粉是武汉过早中最稳固的存在,覆盖范围远超过豆皮店、糊汤粉店,然而却因为它普通的名字,被外地人误会成没特色而直接略过,哪儿吃不到牛肉粉呢?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武汉人很会做卤菜,走进牛肉粉店,首先会看到几只大缸里浸着卤牛肉、牛筋、脆肠、鸡蛋、豆干等配料,“老板,要宽的,三拼!”卤牛肉用多种香料炖出来,炖得烂酥不柴,切厚片,汤底用骨熬制,红油加得恰到好处。
味觉主体是咸香,而非酸辣,料给得相当足,几乎半碗粉半碗肉;就算点素粉,也附带几片牛肉和萝卜,武汉人的实在,全在这一碗牛肉粉里了。
它俩无法作为单独的小吃或点心存在,却是热干面和豆皮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蛋酒即鸡蛋冲酒酿,清酒便是直接热水冲。一方面是配干且油的东西解腻,另一方面能让身子暖起来,感冒时还可以用来做特效药。
要知道,武汉可不仅仅是网红小龙虾店激战区,更是美食早餐的聚集地。你还钟爱哪些城市的早餐?欢迎在下方留言与小益君互动!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